目前,“腦門”芯片在植入時會通過金屬導線與外界建立連接,以便傳遞大腦信號。但這種方式存在感染風險,因此研究人員正在研發無線傳輸技術,以提高安全性和實用性。
盡管這一研究尚處于人體臨床試驗初期,此前僅完成了動物實驗階段,但其潛在的應用前景令人振奮。這將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嘗試用芯片替代部分大腦功能的嘗試,與以往只能刺激大腦活動的傳統植入裝置相比,是一個質的飛躍。
然而,正如研究人員所指出的那樣,這種技術也可能引發一系列倫理與社會爭議。畢竟,大腦不僅掌管身體運動,更關乎情緒、感知與個性特征。當科技開始介入“意識”的領域,如何確保隱私、自主權與人性尊嚴不被侵犯,也將成為未來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。
無論如何,腦機接口技術正逐步從科幻走向現實。對于無數因神經系統損傷而失去行動能力的患者而言,這或許是重獲自由的一道希望之光。
2025-04-30 15:59:54
2025-04-30 15:49:18
2025-04-30 16:14:44
2025-04-30 16:09:00
2025-04-30 16:22:22
2025-04-30 16:30:09
2025-04-30 15:16:45
2025-04-30 15:41:20
2025-04-30 15:10:12
2025-04-30 15:03:59
2025-04-30 11:46:44
2025-04-30 11:01:38
2025-04-30 11:37:56
2025-04-30 11:18:49
2025-04-30 10:49:44
2025-04-30 10:29:31
2025-04-30 10:06:24
2025-04-30 10:40:40
2025-04-30 09:54:54
2025-04-30 10:17:19
2025-04-29 17:12:10
2025-04-29 15:43:17
2025-04-29 16:04:55
2025-04-29 16:33:40
2025-04-29 15:18:52